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滨州召开“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——亮进度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乡水务局专场 作者:小编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1

  9月10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“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——亮进度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乡水务局专场。介绍2025年城乡水务重点工作及现代水网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  今天召开“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——亮进度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乡水务局专场。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: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潘清军先生,市城乡水务局党组副书记、三级调研员张统亮先生,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党总支委员、副主任石鑫先生,围绕2025年城乡水务重点工作及现代水网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  今年以来,全市水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围绕市委、市政府“113388”工作体系,按照“1+4+N”思路,加快工程建设,完善工作机制,聚力改革创新,强化行业监管,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4.93亿元,87项水务工程完成投资58.6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76.9%,承办2次省级现场会。

  一是水网格局不断优化。德惠新河综合治理、海河流域治理等8项防洪排涝工程已完成主体,2座水库、6处灌区、4项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实施,无棣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,逐步形成了市、县、乡三级水网互联互通,“一轴三纵、湖库棋布、两域八横、河海连通”的水网格局日趋完善。加强水网与数字化技术融合,数字孪生漳卫新河、小开河-韩墩-簸箕李国家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初见成效。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强市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是全省首个建立水网统一调度机制的地市,实现了水资源、防汛抗旱、河湖生态流量统一调度。

  二是农田灌溉有序有效。大力推进“灌溉一张图”建设,加快构建“引黄+引河+井灌”灌溉供水保障格局。争取新增2.78亿方引黄计划,争取水量全省第1。严格引调水秩序,按照“先远后近、先下游后上游” 的原则,制定“错峰引水+区域轮灌”措施,提前将灌溉计划通报至乡镇、村居,整个春灌期间引水调水井然有序。今年,全市545万亩冬小麦实现普浇一遍,各级平台受理灌溉问题同比下降90%以上。

  三是城乡供水保障有力。攻坚城市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,104个小区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已开工,其中41个小区已完工,改造小区管网50公里、市政管网11公里。积极推进已改造供水设施移交至供水企业管理,推动供水企业直管到户,我市保障城市供水安全、老旧供水管网改造、加压设施专业化运维等3条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清单。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改革,黄河以北五个县区农村供水全部实现公司直管到户,打通农村供水服务“最后一米”。

  四是节水产业加速布局。深入推进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建设,5座再生水厂、4个海水淡化项目加快实施。强化非常规水配置1.1亿方,下达非常规水计划184个,截至目前,工业企业、市政绿化、生态补水等领域利用非常规水6600万方,同比增长10%。开展违规取用水专项排查,我市争创为省级初始水权有偿获得改革试点,阳信县争创为省级管网内水权交易改革试点。

  五是系统治水成效显著。坚持污涝同治、系统治理,巩固“两个清零,一个提标”工作成果,新建、清淤、改造雨污管网233公里,整治混错接点位328个,新建改造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,全市58个建制镇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。主城区14处积水点全部完成治理,清淤新立河、秦台河16.5公里,打通潮河-徒骇河4个连接段并建设强排泵站,实现两条河道泄洪,排涝能力提升1倍,全省城市水务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。

  六是防汛备汛积极有为。修编《滨州市防汛应急预案》《滨州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》,建立市级领导包保河道制度,成立防汛工作专班,出台《主城区河道闸坝运行调度工作机制》《滨州市水情预警发布管理办法》,建成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平台,落实各级责任人633人,开展防汛综合演练13次,排查整改风险隐患918处,组织会商研判14次,发布预警和启动应急响应5次,下达调度指令11次、河道清障令6次,成功应对10轮降雨过程。

  治水兴水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下一步,市城乡水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,认真践行“五水并举”路径,加快推进“四网两通”水务工程建设,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、城乡供水等工作机制,深入推进水务领域改革创新,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,在品质滨州建设中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。

  我市是严重缺水城市,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。请问,我市在节水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?

  众所周知,滨州市是严重缺水城市,人均水资源量为265m3,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/8,水资源短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。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我们将节约用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,积极构建“大节水”格局,大力发展节水产业,不断健全节水机制,全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2024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24%和20%,降幅位居全省前列,在中国节水论坛推介“滨州节水经验”,我市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,入选全国首批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。

  一是构建全社会“大节水”格局。创新源水、用水、留水、节水、管水“五水并举”工作路径,组织开展“四水四定强引领、五水并举谋发展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,常态化开展节水宣传“五进”活动,凝聚推进节水工作合力。推动出台《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》,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、城市节水等专项规划,制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案,明确目标任务,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纳入市委深改委改革“破零”事项,推动形成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参与的“大节水”工作格局。

  二是实现非常规水利用“突破性”增长。出台《滨州市再生水利用规划》《滨州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》,全市8座再生水厂投入运行,5座正在积极推进,项目建成后实现县域全覆盖,年总生产能力1.06亿m³。同时积极推动在市政杂用、生态补水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,构建起“一水多用、分质利用”格局。充分发挥沿海优势,建设6个海水淡化项目,年总生产能力1.9亿m³,将海水资源“吃干榨尽”,真正实现“零排放”,用水企业成本降低37%以上。2024年全市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.07亿m³,其中工业企业利用3904万m³,有效保障了工业经济发展。

  三是激发节水产业“跨越式”发展。成立全省首个市域节水产业发展联盟,召开全市节水产业项目推介暨政银企合作洽谈会,推行“节水贷”,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。实施8个合同节水项目,节水服务企业投资1556万元,年节水量275.66万m³。深化产业布局,全市非常规水开发利用、节水设备制造、农业灌溉服务等节水产业企业有80余家,节水营收达5.8亿元,其中8家企业入选省级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,节水产业步入全面推进、快速跃升阶段。

  四是推进节水制度“系统性”健全。聚焦农业、工业、城镇三大领域,深入推进节水控水,我市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创建率100%。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,建成4个国家节水型灌区。积极推进工业节水减排,落实非居民累进加价制度,建成国家水效领跑者3家。开展城乡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,加强管网漏损管控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,完善水资源论证、计划用水等10余项监管制度。探索开展全省初始用水权有偿获得改革试点建设,推进实施水预算管理试点、区域综合水价改革。

  现代水网是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。请问,今年水网工程进展如何?都采取了哪些措施?

  今年,我市锚定“一轴三纵、湖库棋布、两域八横、河海连通”市级水网建设目标,组织实施“四网两通”水务工程87项,其中新建项目56项、续建项目31项,年度计划投资76.23亿元, 增长7.9%。在推进水网建设过程中,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、加强配合,全力做好资金、土地等要素保障,工程建设“进度条”持续刷新,截至目前,完成投资58.6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6.9%。

 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,压实责任链条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务工程建设,主要领导多次在党政联席会议、常委会议、常务会议作出安排部署,分管领导深入一线调研,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问题。市城乡水务局成立工作专班,加强对各县市区指导督导,定期召开调度会议,制定“红黄绿”三色预警机制,对进度滞后的环节重点督促,同时制定工程清单,明确建设时间、责任人,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。

  二是强化要素联动,做实保障支撑。水务、发改、财政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,积极向上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、省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,今年已到位省级以上无偿资金14.93亿元,同时成功举办首届“金水对接会”,建立银企对接机制,破解工程筹资难题。优化水务项目审批流程,推行并联审批,压缩审批时限,提高办事效率。坚持工程带科研,强化科技支撑,综合运用 BIM、装配式与模块化施工等先进技术,提升工程规划、设计、施工水平。

  三是严守安全底线,夯实工程根基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,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,成立13个专家组到施工现场检查19次,安全隐患动态清零。加强施工现场管理,优化智慧工地系统功能,新增数字治欠、技术创新创优模块,拓展检验检测数据接入范围,累计传输数据2.2万条,处理工地烟火等告警128个。依托“专家+第三方”技术支撑,对18家违规企业实施信用扣分,不断优化水利建设市场环境。成立29人专家队伍,创新“片区管理+县区互查”模式,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紧盯年度目标,抢抓汛后黄金施工期,挂图作战、标旗推进,集中人力物力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,坚决完成年度任务。同时,坚持“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、系统谋划”原则,围绕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”三大方向,以“四网两通”为重点,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”水务项目,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实水务支撑。

  近期,市政府在全省首个出台《关于加强市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内容?

  今年5月份,省政府印发《加强省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安排部署全省水网统一调度管理重点任务。为贯彻落实省文件要求,巩固拓展水网建设成效,加强市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,市政府在全省首个出台《关于加强市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为全面发挥市级水网综合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《实施意见》明确了统一调度范围和五方面任务。其中调度范围为:除省级调度的8条河道和13处引黄工程外,增加了全市34座平原水库、9条河道和2个蓄滞洪区。

  一是夯实水网统一调度基础。科学谋划水网工程,积极推进引水、调水、蓄水工程建设,提高工程间、不同水源间连通性,打通县乡水网堵点,构建多源互补、丰枯调剂的供水保障体系。积极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,提升骨干河道、中小河流防洪排涝水平,动态消除水库、水闸病险隐患。加强水网工程运行管理,增强水安全事件应对能力,确保水网工程安全规范运行。

  二是提升数字化调度管理水平。完善防汛抗旱、河湖管护、工程运行等数字化平台,探索运用智能化系统对水闸、泵站实行远程控制,加强水务、水文、气象、生态环境等实时监测数据共享,不断扩大水网感知网络,提升水网数字化、智慧化水平。

  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。按照“用足外调水、统筹当地水、开发非常规水”原则,严格黄河水管理,积极消纳长江水,做好雨洪水开发利用,加快推进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建设,积极推进再生水、淡化海水项目建设,探索建立非常规水利用激励机制,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。严格水资源调度计划管理,合理制定水资源调度计划,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、工业节水减排、城镇节水减损,确保用水总量与强度不超过控制指标。

  四是加强防汛抗旱统一调度。根据雨情、水情、工情发展,统筹考虑干支流、上下游、左右岸,依据会商决策意见和预案规程,按权限组织河道湖泊防汛调度和监督管理,综合运用“拦、分、蓄、滞、排”措施,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。在抗旱及农田集中用水期间,统筹全市“一盘棋”,合理安排引水时序,落实错峰引水、区域轮灌措施,全力维护引水调水秩序。

  五是做好河道生态流量(水量)保障。做好小清河、徒骇河、马颊河等河道生态流量(水量)保障,定期调度监测生态流量(水量)情况,建立调度预警、响应机制。科学调度水闸、水系连通、引调水等工程,必要时可实施跨流域、跨区域调水,确保达到生态流量目标控制要求。加强数据监测与部门协作,强化河湖水质保障,推动水环境稳中向好。发挥现代水网综合效益,探索“河湖+”发展模式,依托河湖生态优势,发展特色种植、观光休闲、乡村旅游等产业,丰富水文化产品供给,提高水网综合效益。